Copyright © 2018 豐城市眾翔銅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贛ICP備19000579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南昌
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
1產業融合理論概述
產業之間的融合是相對于產業分化而提出來的,產業融合除了由于技術進步,往往也與消費者需求的改變以及經濟大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產業融合從狹義上來說,是指產業間的邊界為了獲得產值增長而發生的收縮甚至消失;從廣義上來看,產業融合是指同一產業內各個行業間或者不同產業間經過滲透逐漸融為一體并形成新的產業形態的一種動態發展過程.不同產業間因存在一定聯系而逐漸融合,存在融合的產業一般相互服務與支持,以達到共同發展進步的目標.實體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間的融合,知識是兩者間的紐帶,實體產業是對文化知識的生產加工,而文化創意產業是服務于知識的.文化為創意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和素材,創意是思維和觀念進行表達的一種形式,文化滲透在思維和觀念之中.實體產業與文化創新融為一體,顛覆了傳統產業的固有模式,為傳統產業增添了新的元素和增值空間.隨著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產業間通過設計、技術、制造、商業、文化和藝術等活動而逐步融合,以市場化的運作形式,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提供更廣的就業領域,因此也受到了許多發達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推動,有專家指出,產業融合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2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
2.1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基礎
銅文化歷史在我國悠久而燦然,我們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開始制造和使用銅器.早期銅用來鑄造貨幣、塑像、器物以及建筑物等,經常出現于宴飲盥洗、祭祀宗廟等儀式禮節的場所,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貫穿整個中國文明史.從產業細分的小類別來看,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屬于兩個不同的行業,然而產業基礎卻是可以融合的,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基礎是逐漸歸于統一的.2.1.1產業基礎銅機械和銅物流行業的發展往往涉及眾多工業部門的協同運作,進而帶動了諸如煤礦、交通運輸以及石油等工業部門的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有較高的融合性,基本上可以同任何產業進行不同程度地融合.文化創意產業與銅產業一樣,不僅有著強大的產業生命力,與其他產業也有著密切的產業關聯度.銅文化產業是隨著改革開放以及經濟體制的創新而迅速興起的新型產業,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效融合,激發了二者的協同效應,促進了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共同發展.2.1.2資源基礎不論是銅產業,還是文化創意產業,都注重保護和運用已有的文化資源,并有效地挖掘潛在的文化財富,這體現了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二者共同的資源基礎.文化創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靈魂,文化創意的發展依賴于對文化的傳承與挖掘.在具有體驗式經濟的新時代,文化創意產業還需要注意打造新的體驗式文化.一個比較好的創意項目除了在技術上有新的突破,在文化塑造方面也有著新的亮點.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不論是對銅文化的傳承,還是滿足現代人的消費需求,重新塑造新的體驗式的文化,這都成為了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并共同發展的良好基礎.
2.2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動力因素
2.2.1政策扶持的驅動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的需要,在過去的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已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了科學化發展經濟的必要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產業融合逐步顯現出其價值,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在肯定了產業通過融合給產值帶來增長的前提下,在政策規劃、行政管制以及監督上充分具有彈性,良好的政策扶持作為產業融合的外部因素促進了經濟的發展.2.2.2技術創新的驅動技術創新在產業融合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科技進步為產業融合提供了可能,促進了不同產業間的融合,同時產業融合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反過來也刺激了高新技術的發展.具體來說:首先,技術創新帶動了產業融合方式的創新;其次,技術創新帶動了傳統產業的與時俱進,促進了傳統產業與新型產業的有效銜接;第三,同一產業內部不同分工借助于技術創新進行相互滲透;第四,產業融合的發展促使科學技術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頻率進行更新換代.科學技術優化了產業結構,變革了產業的常規生產方式和銷售渠道,延伸了產業鏈.2.2.3消費者需求的驅動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進步,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水平因教育水平、自身修養、接受信息程度的改變而提高,需求水平的提高促進了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文化與創意依附于銅產品表現出來.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表示,人在一定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會更加關注心理和精神方面需求的滿足.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滿足了消費者精神方面的需求,消費者對文化消費的需要促進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各個產業的發展均受到了消費者需求改變的影響,并且也維系了不同產業間的融合.經濟的發展使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人們的生活觀念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發生了變化,不斷的技術創新也在引導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消費者對于具有個性化,藝術觀賞類的文化創意產品越來越感興趣.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者不僅購買文化藝術品,對于生活必需品也追求著品質化、精神化的體驗.這種消費需求的偏好成為了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良好動力,文化創意能夠滿足銅產品愛好者對于銅器藝術化的追求,創意賦予了銅產品新的靈魂和市場,銅產業也越來越重視產品基礎功能與深層次文化創意的結合.
2.3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特點
2.3.1產業融合性強文化創意產業是開放性與兼容性并存的產業,衍生于知識經濟體系.文化創意產業依附于一定產品而存在,依靠實物來體現文化創意的價值.寬泛的來說,文化創意產業能夠與一切工業產業和農業產業相容,可以在各種具體類型產業的各個環節體現.實踐證明,很多產業通過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改變了其產品展現形式而被市場接受并迅速帶動起來,一定程度上延長了企業與產品的生命周期.2.3.2專業技術性強經由產業融合形成的文化創意產業是技術與人才密集的領域,是“知識”與“資本”相互支撐形成的非物質化經濟形態,其依附于信息、技術、人才以及知識的有效融合.文化創意產業要求從業者具有一定學習和應用高新技術的能力,現代傳播技術、信息技術、通訊技術以及數字技術等高新科技的運用使得創意產業順利進行,使其成為新型的朝陽產業.2.3.3產品無形資產附加值高產品價值包括主體價值和附加值,較高的附加值往往能有效的激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進而提高廠家生產積極性.文化創意產業的附加值往往是由觀念價值所帶來的無形附加值,例如興趣、品味、滿足感等,觀念價值決定了文化創意產品市場價值的高低.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觀念價值日益與先進科技相結合,占商品價值的比重逐漸增大,豐富了文化創意產品的內涵,有效的避免了產品的同質化.2.3.4產業風險性較高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依附于豐富的文化資源,其產品往往彰顯了濃烈的個性特征和創新性.文化創意產品的生產過程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消費者對于文化、心理以及娛樂等精神性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長,但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因文化差異、個體偏好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的不確定性具有很高的不穩定性,這導致了產品的風險性相較于普通物質產品具有較高的風險性.高風險性往往與高收益性相輔相成,高收益性是投資者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投資的動力.2.3.5產品差異性大文化創意產品的差異性表現在兩個不同的方面:一方面,藝術品本身由于工藝、風格、材質以及基調的不同帶來了產品等級、價格的差異;另一方面,消費者的主觀偏好和品味反作用于藝術品本身,例如有的人會將一個做工精致價格不菲的銅藝術品作為日用品進行使用,而有的消費者會將這個銅藝術品看作展示品進行擺設,那么同一件工藝品由于消費者的主觀意識形態不同在用途方面發生了本質上的差異.
2.4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方式
2003年我國學者胡漢輝將產業融合類型分為產業交叉、產業滲透和產業重組三類,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方式也遵循著產業融合的基本規律.2.4.1產業延伸方式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很強的產業融合性,產業延伸方式是指文化創意產業通過延伸的方式將其產業價值鏈延伸到銅產業當中去,并賦予了銅產業新的市場和生命.兩大產業通過該方式實現融合的典型案例就是銅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具有旅游、休閑等功能,在園區內以各式各樣的銅藝術品作為裝飾和基礎設施,從而實現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完美融合和共同發展.2.4.2產業滲透方式產業滲透使得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通過對銅產業歷史溯源、審美研究、典故分析以及建筑設計風格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提煉,并依托具有地域風情、民族特色的區域展現出來,形成了具有銅文化特色的商業區、人文公園甚至是銅古代遺址等多種形式的觀賞休閑區.2.4.3產業重組方式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借助于各種節慶會展活動宣傳銅產業與文化,通過場所的流動和創新宣傳吸引消費者和游客的關注.通過這種互動的活動形式,打造新型的銅文化創意產業形態,不僅可以提升舉辦活動城市的整體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外來投資,也可以有效地傳播銅文化并成功銷售產品,進而推動兩大產業的融合和共同發展.
3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3.1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模式
文化創意產業園具有鮮明的文化形象,與文化創意關聯度密切,有著一定規模的特定產業地理區域,是文化創意產業通過遞延的方式融合于銅產業的典型案例.文化創意產業園能夠對外界產生一定吸引力,是集生產、交易、居住和休閑為一體的多功能園區.文化運營商規模的租賃空置的廠房或房屋,通過改造將其發展成為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創意密集區.產業園區的建設能夠復興、傳承和保護都市歷史文化,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喚醒人們的記憶和感情.文化創意產業園是文化藝術與現代都市生活以及都市餐飲旅游的有機結合,為城市的發展增添了濃厚的文化色彩.銅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原有銅產業經濟活動的基礎上,增設了讓消費者進行體驗的文化創意游樂區,游樂區具有體驗、服務以及銷售等功能.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一個有著濃厚文化氣息的銅文化創意園可以成為人們消遣、休閑娛樂的理想場所.人們在銅文化創意產業園不僅能欣賞到銅藝術制品和銅制生活用品,還可以在園區內體驗到銅文化創意產品的創作生產過程.
3.2遺址公園模式
文化創意產業與銅文化產業通過相互滲透進行融合的最典型模式就是遺址公園模式,創意銅文化公園能有效的傳承和保護我國古代銅遺址、人文歷史景觀以及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人們游覽創意銅文化公園可以欣賞到銅藝術,領略銅文化.當代銅旅游資源除了這些古代遺留的重要資源外,知名銅企業還可以對其廠房中的一些軟要素進行企業文化、企業理念方面的拓展,在工廠中劃出一定的區域,在不泄露商業機密的基礎上對消費者開放,開發新型銅旅游資源.創意銅文化公園除了讓游客觀賞外,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游客參與體驗型的娛樂項目,滿足游客對銅器創作制作過程的好奇心,能更好的達到宣傳園區知名度的效果.在遺址公園中,允許游客拍照,在微信、微博、QQ等自媒體上自由分享,使銅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能夠在內容上和渠道上更好的達到相互滲透式的融合.銅文化產業能借助文化創意產業的傳播渠道來傳遞園區的銅文化,文化創意產業則能夠以銅文化產業提供的人文或自然景觀為展示載體.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由于銅制作過程、銅文化傳承而增添了真實體驗環節,銅產業企業也通過消費者對于文化藝術的喜愛而提高了不錯的市場效益.
3.3節會模式
節會模式是銅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重組方式融合的典型模式,一般的節會模式包括銅文化藝術國際交流會、銅博會以及銅展會等.以安徽省銅陵市的青銅文化博覽會為例,安徽銅陵有著“中國古銅都”的美譽,以歷史悠久的青銅文化而聞名于世.安徽銅陵已經于1992年至今連續舉辦了十三屆青銅文化博覽會,該活動成為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博覽會,是安徽省規格較高、規模比較大的活動.一般銅博會由四部分內容組成,一是青銅文化展示,舉辦文化節開幕式,青銅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當代中國銅工藝品大獎賽等;二是科技經貿,舉辦對外經濟貿易和國內經濟技術協作交流洽談會,開辟國內外銅文化商品市場;三是文化體育部分,舉辦銅都燈會、銅都書展、青銅杯運動會等;四是旅游觀光活動.以節會模式舉辦銅文化相關活動,能夠使當地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增加,在對外交往上更上新臺階.
【眾翔銅業資訊】
下一篇: